文章大全 原创 《喜剧大会》首播,观众口碑毁誉参半,但这个作品,是真的好
首页 文章大全 原创 《喜剧大会》首播,观众口碑毁誉参半,但这个作品,是真的好

原创 《喜剧大会》首播,观众口碑毁誉参半,但这个作品,是真的好

10月25日,综艺节目《喜剧大会》在腾讯视频首期上线。第一期节目分为上下两集,多个喜剧作品参赛竞演。从首期内容来看,《喜剧大会》和隔壁的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》很相似,都是喜剧工作者的小品竞赛节目。

在观众口碑方面,《喜剧大会》目前形成的口碑情况可以用毁誉参半来形容。有部分观众并不喜欢这档全新的喜剧节目,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。第一点,《喜剧大会》上的很多梗,观众们都见过,不新鲜。第二点,《喜剧大会》太类似隔壁的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》,观众们先入为主,认为还是老的好。第三点,也不说啥原因,就是给一星,给差评。

同时,也有很多观众在豆瓣等处给了这档综艺节目五星好评。纵览这些好评,则千姿百态,主要是集中在对于具体喜剧作品的夸奖上。显然,好评内容似乎更为负责任,毕竟,一档喜剧综艺质量的高低,起到决定性因素的依旧是作品,基于喜剧作品聊作品,才是最负责任的事情。

《喜剧大会》目前竞演的几个作品,有质量相对一般的,也有质量较为不错的。首期当中,得票数第一的《哲学家的愿望》确实可以称之为优秀作品。这个作品讲的是哲学家把神灯当中的灯神放出来了,灯神非得满足哲学家几个愿望,但哲学家就是没啥愿望,这个时候,一个入室抢劫的进来了,劫匪当中有愿望,继而,灯神、劫匪和哲学家之间,围绕愿望问题,展开了互动。

《哲学家的愿望》这个作品显得很高级,主要原因在于,它把很多哲学思考的问题进行了喜剧化的重新思考,并且形成了笑点包袱。比如说,哲学怎么看待金钱的问题。比如说,哲学怎么看待愿望的问题。围绕这些,哲学家必然和劫匪、灯神有看法上的不一致。同时,这个喜剧作品有趣,也有趣在了,哲学家的正确性和观众们的非正确性形成了对比呼应,观众可能会重新审视自己。

这个作品最后的包袱,也较为不错,且合理。哲学家最终许下三个愿望。第一个愿望是,要一个永远无法搬动的石头。第二个愿望是,把这个永远无法搬动的石头搬动之。这是简单的逻辑悖论,矛和盾的故事喜剧化处理罢了。第三个愿望,才是最高级的,哲学家许愿,让陷入困境的灯神重新获得自由。哲学最后走向善良,不和大众为敌了。

其实,这个作品最后,是可以和观众为敌的。比如说,灯神猛然间也哲学家上身了,他在听到哲学家的第三个愿望的时候,突然问,什么才是自由?如果把这个作为底子给观众,观众们只要去思考,就会陷入到思考的“痛苦”当中。毕竟,这是一个喜剧作品,不与观众为敌,才是其主要考虑的。

《哲学家的愿望》之外,《电影消亡史》这个喜剧作品,我认为也是有价值的,且有不少的笑点。这个作品,讲的是短视频打败了长电影之后,电影被重新定义,成为一个几分钟的短视频模式,继而,短,成为精品,长,成为落后的东西。《电影消亡史》这个作品,还是肯定长的,讽刺短的。这种态度,具备当下性。当下,确实是短的正在打败长的。

比如说,曾经的相声作品,都是铺平垫絮的,讲一个完整故事的。后来,三俗相声兴起之后,某些三俗相声明星们就靠各种段子拼凑了,不讲完整的故事内容了。而这批三俗段子明星,竟然火爆了,而且还把自己标榜成为复兴传统相声了。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。这批三俗相声明星,不是复兴相声传统,而是直接毁掉了相声艺术。

显然,好的喜剧作品,是具备当下启发性和思考性的。在《喜剧大会》首期的几个作品当中,都在走这种思考和启发的路线。但是,因为作品的创作者们水平不一,哲学思考能力的不同,部分作品也存在开局很好,但结尾不知道如何收场的问题。创作者的哲学思考能力,不仅仅在于一个有价值的开局,更在于,创作者凭借自己的思考能力,让故事往何处去。

比如《人工智能之死》和《分工明确》等作品,就属于有思考的,但思考能力不足,只品尝了现象,而无法通过结局去审视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。尤其是《分工明确》这个作品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,最终造成死循环,没有办法执行各自的分工。作为喜剧作品出现,大家卡在了“没有办法”上,就显得创作者的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不足了。喜剧,不是用来展示“没有办法”的,而是用“不是办法的办法”去解决那些“没有办法”。《分工明确》的创作者,就缺乏这个幽默的小智慧。(文/马庆云)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《异形:夺命舰》续集推进中!导演、主演有望回归
下一篇
贾樟柯新片《风流一代》定档 将于11月22日全国上映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